11月18日,对南非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比勒陀利亚举行的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
习近平副主席从中非间日益发展的政治互信、务实合作和交流互鉴等三个方面,精炼地概况了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十年来,中非关系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既是对论坛成果的总结性褒奖,更是对论坛进一步发展的期待。
可以说,正是十年间扎实稳步推进的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关系的快速良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自2000年成立到现在,论坛已经历了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及相应的高官和企业界大会。2006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中非关系发展的战略定位。当年在北京召开的中非领导人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非确立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论坛提出的后续行动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事实证明,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十年,是中非关系实现质的飞跃的十年。
其一,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自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末,中非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5月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之前,是中非双方探索和开创中非关系新纪元的初始阶段。
以1956年5月30日中国与埃及建交为标志,至1983年初之前,是中非关系实质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政治上相互支持的中国与非洲国家形成第三世界的重要力量,“中非友好”观念形成并深入人心。
从1983年1月中国提出对非洲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至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前,是中非关系向21世纪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时期中非关系的过渡。这一阶段中非关系完成了三个基本过渡:由注重政治关系向注重经济关系的过渡;由单向经济援助向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经济关系的过渡;中非贸易额显著增加,从80年代初的约9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64.8亿美元。同时,中国对非劳务承包和投资也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开始呈现多元发展。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进入第四个阶段,与之前各阶段的显著区别是,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平台,中非关系实现了定期协商和后续行动的机制化发展,确立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
其二,中非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呈现全新局面。中非领导人的互访和交流较之以往更加频繁。中国国家主席、总理和部长级领导人多次或先后访问非洲国家。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中非领导人聚会的重要平台,为双方政治沟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场所。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领导人与来自非洲48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北京,成就了南南合作史上少有的双边首脑聚会。
经济上,双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068亿美元。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今年前三季度,双方贸易额达到937亿美元,同比增长48%。在中国政府开放市场、平衡贸易结构的举措下,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迅速增长,由2000年的56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433亿美元。2009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14.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近6倍。截至2009年底,中国免除35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无息贷款债务300多笔。中国对非援助规模增长了10倍。
其三,中非关系真正呈现全方位特点。中非合作论坛构建的合作模式既是双边,也是多边,二者相得益彰。在论坛框架下,中非合作的领域已经覆盖政治、经济在内的几乎所有领域,包括科技、旅游、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在主体上还包括妇女、青年、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机构及人士等。此外,在新八项举措中,中方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和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并提议适时举办“中非合作论坛—文化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和“中非合作论坛—科技论坛”等,从深度和广度更加拓展了中非合作的内涵。中非还通过联合国大会期间的外长政治磋商机制,定期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
其四,中非关系促进了非洲发展,提升了非洲国际战略地位,并为南南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贡献。据测算,到2007年,中国对非贸易对于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左右。据报道,在今年9月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担任主席的“前景与创新基金会”召开的主题为“非洲看中国”的研讨会上,法国国民议会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党团主席让-弗朗索瓦·科佩的发言不但肯定了中非贸易对非洲的贡献率,而且认为“在非洲2002年至2008年以平均6%的经济增长中,中国因素就贡献了2%”,即占到30%以上。政治上,2000年以来出现或得到加强的欧非首脑会议、八国集团与非洲首脑对话等多种多边和双边平台,或多或少都有考虑中非合作论坛的因素。此外,西方国家不得不开始强调以平等伙伴关系对待非洲,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变得更自信了。
从中非关系和中非合作论坛发展的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