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区位于关岭新铺乡境内,共200平方公里,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和海百合化石数量之巨大、种类之繁多、保存之完好、形态之精美,为世界同期地层所罕见,是全球晚三叠世独一无二的化石库。新铺乡6个行政村,7000人口中有80%的村民都生活在保护区内,保护区有70%的土地是村民的承包地。
杨雄 南都记者 杨晓红 实习生 邓春
暴利下的集体盗掘
一个星期四的上午,阳光洒落在毫无遮拦的关岭县新铺乡和尚井山头。
36岁的范明(化名)正蹲在和尚井一个10多平方米的石坑里,双手握着铁镐,侧着身子,斜斜地往右边的青色石壁上挖一块石板。这是他家不到一亩的承包地,不种粮食,主产化石。
几分钟后,一块约10厘米厚,面积为0.5平方米左右的青板化石就被范明从岩层里敲了下来。露出了一根有食指粗细的茎状物,两尺左右,“这是一块花石。”在当地,人们把一块块布满像百合花一样形状的化石称为“花石”,把鱼龙一类的化石称为“龙石”。鱼龙,是在恐龙出现之前6500万年,就已经称霸海洋的巨型怪兽。
顺延着这条几公里长的水泥路,这样挖掘化石留下的石坑有数十个,一个紧挨着一个。有的石坑里,一家男女老幼正在敲打和加工化石。这些当地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挖掘化石,加工出来后,再卖给当地的二道贩子,或者直接卖给来本地购买化石的贵阳或广西等地的化石贩子。
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当地盗掘化石的村民手机里大都存有五六个二道化石贩子的手机号码。如果挖到化石,他们会马上给所有的二道贩子打电话,并最终将化石卖给出价最高的二道贩子。
事实上,关岭新铺乡化石盗掘史起于1995年。
那年4月,一名叫刘秀成的男子“找药材”找出了化石。刘时任晴隆县大厂镇一家锑矿厂地测科的副科长,这个“个子高高,身材魁梧,爱背一个黄色的帆布包包”的男子,在路过新铺乡时发现了一块石头很特别。经过仔细研究后,他发现这是一块化石。之后,他开始请当地村民帮忙,在周围的山上寻找一种长着“百合花”的石头。
新铺乡黄土塘村的村民万石先,是刘秀成的第一位“合伙人”。接受委托后,万石先父子三人在山上找到了那种海百合化石。
在万家盗掘了半年多后,村人才知道那些石头能卖钱。挖出的化石供不应求,“后来很多人都知道了,包括一些外国人。”半年的时间里,一些海百合化石的价格,由一两块钱迅速飙升至几百元。
万石先盗卖化石的消息,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不久,新铺乡几个村里的很多村民都涌到山里挖掘化石,同时也引来广西、贵阳等地的不少化石贩卖商坐地收购。当时,外地的化石贩卖者收购化石的价格极为低廉。
在新铺乡的化石地下贩卖价格体系里,龟化石在关岭化石中是最值钱的。1998年前后,一只1米左右长的龟化石,在本地可以卖到5000-6000元。现在,这个价格已涨到4万-5万元左右。
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封面:化石之殇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区内,这条几公里长的水泥路两侧,挖掘化石留下的石坑一个紧挨着一个。随处可见正在挖掘化石的村民。 图/杨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