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ㄧ 欧洲 ㄧ 非洲 ㄧ 大洋洲 ㄧ 南美洲 ㄧ 北美洲 ㄧ 联合国 ㄧ 上合组织 ㄧ 视频 ㄧ 招聘
焦点 ㄧ 军事 ㄧ 财经 ㄧ  娱乐  ㄧ  文化  ㄧ  华人  ㄧ  历史  ㄧ 媒体评论 ㄧ 邮箱 ㄧ 黄页
国内 ㄧ 香港 ㄧ 澳门 ㄧ  台湾  ㄧ  体育  ㄧ  教育  ㄧ  生活  ㄧ 卫生健康 ㄧ 图片 ㄧ 女性
环境 ㄧ 旅游 ㄧ 交通 ㄧ  汽车  ㄧ  科技  ㄧ  房产  ㄧ  博客  ㄧ 环球视野 ㄧ 人物 ㄧ 论坛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山东  河北  香港  澳门  台湾  广东  广西  湖南  四川  青海  黑龙江  新疆  云南  西藏
辽宁  吉林  福建  浙江  宁夏  海南  江西  山西  陕西  江苏  甘肃  湖北  安徽  河南  内蒙古  烟台  淄博  贵州
 
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岌岌可危
http://www.cinews.com.cn 时间:2011-07-21 11:30:17 来源: 东方新闻周刊
 
 
       《东方新闻周刑》驻利比亚特派记者  郑雅文
 
     就在2010年底,意气风发的卡扎菲还是焦头烂额的欧美财界竞相讨好的人物,不少人将挽救欧洲债务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大撒金钱的“卡扎菲基金会”和到处并购、注资的利比亚主权基金上。一些国家甚至还对利比亚油气供应寄托期待,希望能借此多少摆脱一些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
     2011年1月,非盟亚的斯亚贝巴峰会上,志得意满的卡扎菲还在镜头聚焦下大谈“非洲合众国”的远大理想,并指望自己能成为“非洲盟主”,带领非洲各国驱逐“新老殖民势力”,让非洲人自己做非洲的主。
     谁也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当初竞相讨好他的欧美国家居然对他大打出手,异口同声地逼他下台;当初众星捧月般围绕他左右,聆听其非洲一体化高谈阔论的非洲各国,虽多少给他留些脸面,却没有一国公开同情他、支持他。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苦恼经营42年的“铁桶江山”,如今却已山河破碎,只剩下苍然半壁,而且即使这剩下的半壁,能守多久都成了大问题。
 
       开始就是“愤怒日”
     本轮席卷中东、北非,并已导致突尼斯和埃及两个“长寿”威权政府垮台的中东政治风暴,最初是从经济诉求开始的,由一系列突发事件激化矛盾,最终酿成暴力冲突和政治事件。然而在利比亚,情况却大不相同,几乎一开始就是“愤怒日”。
     2月16日,示威抗议的消息从网络和半岛电视台等媒体上传出,而“愤怒日”就赫然定在2月17日。与此同时,“雇佣军开枪”、“战斗机轰炸平民”、“卡扎菲大屠杀”的消息倾刻间传遍世界,引起各国民众的普遍关注。人们开始知道,在班加西、阿尔贝达和托布鲁克,卡扎菲正用外国雇佣军,用飞机、坦克和大炮轰炸本国“手无寸铁的和平示威者”。
     卡扎菲对这股突如其来的风暴显然估计不足,他执政42年,经过的政变、暗杀、暴动不胜枚举,在他看来,这不过又是一次癣疥之患,只需恩威并施,就能很快平定。他在2月18日就抗议示威事件发表首次电视讲话,誓言“不会离开利比亚”,要“坚决镇压”示威者,同时宣布给民众一些经济补贴。
     此后几日,成为混乱和流言的天下。一方面,不断传出卡扎菲大屠杀造成无辜平民重大伤亡的消息,另一方面,卡扎菲政府内的部长、高级军官和大使们纷纷倒戈,驻联合国大使沙勒格姆含泪恳求国际社会“救救利比亚人民”,驻印度、法国等国大使相继辞职,内政部长、司法部长等高官也纷纷脱离政府,“空军哗变”、“军队起义”、“卡扎菲子女逃难”之类真伪难辨的消息满天飞,甚至卡扎菲本人也被传“毙命”、“流亡”多次。
     还有什么比一个轰炸自己民众的暴君更可恶?还有什么比自家外交官恳求国际社会制裁本国更可怜?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罕见一致地通过声明,同声谴责卡扎菲的暴行。
      就在同一天,班加西、阿尔贝达和托布鲁克等东部城镇几乎全部落到反对派手中,利比亚国内外一片“人民即将胜利”的欢呼。欢呼声中,反对派开始自西向东席卷利比亚,许多部落据称都发表了抛弃卡扎菲的声明。反对派进军途中,卡扎菲军队一触即溃,许多官兵倒戈,反对派在几日之间已横扫沿海地区,把卡扎菲势力压缩在首都的黎波里和卡扎菲故乡苏尔特等少数地区。
     随着外国记者纷纷从几乎不设防的边界涌入,人们渐渐发现,和卡扎菲军队对抗的,已不再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而是一支由部族武装、拿起武器的示威者、渴望变革的年轻人、来路不明的武装分子,以及哗变倒戈的前政府军组成的拥有轻重武器的军队,他们的目标是打倒并审判卡扎菲,然后取而代之。
 
            卡扎菲起死回生?
     一片混乱中,欧盟、联合国和人权委员会相继推出一系列针对利比亚的制裁措施,卡扎菲很快沦为政治孤儿。动荡局势迅速在全国范围蔓延,各国相继匆忙展开大撤侨,反对派继续压缩着卡扎菲的阵地,各种小道消息继续流出,如“卡扎菲服软”、“的黎波里巷战”、“卡扎菲第六子倒戈”等等,在反对派控制的城镇,一面古老而陌生的旗帜——伊德里斯王朝三色旗悄然升起。2月27日,在动荡10多天后,“利比亚全国委员会”在班加西成立,这个据称有31个成员的委员会,成为事实上的反对派政府。
     在2月底、3月初的日子里,反对派依旧占据着主动,班加西的委员会对卡扎菲下达“最后通牒”,并拒绝除卡扎菲下台外的任何和谈条款,甚至一度连“下台后确保个人安全”的承诺都不愿作出,委员会的高级领导人也多次表示,利比亚的事要由利比亚人了结,无需外国援助和插手。
     然而,随着卡扎菲的几次公开露面,关于他及其亲属的小道消息开始没有了市场,随着战局的东移,军队哗变、高官倒戈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罕见,曾一度形同虚设的政府军抵抗变得顽强,在扎维亚等靠近的黎波里和苏尔特的城镇,卡扎菲依靠重武器开始反击,甚至在远离前线、靠近班西加的东部,卡扎菲的部队也3月5日空袭了拉斯拉鲁夫和布雷加两座石油重镇。
     不论反对派还是国际社会,仍在热衷于谈论“后卡扎菲时代”,很少有人在意,卡扎菲时代其实还没有彻底结束。
     3月10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出人意料地成为首个承认班加西委员会为“利比亚唯一合法代表”的国家元首,并在西方阵营引起激烈争议。
     然而,就在国际社会为萨科齐的莽撞争吵不休之际,卡扎菲开始反击了。
     就在萨科齐承诺班加西政权的前一天,卡扎菲军队占领了扎维亚,打破了反政府武装对首都的包围;13-14日,攻克拉斯拉鲁夫和布雷加,15日,占领阿季达比耶,打开班加西的门户,与此同时,西部的反对派也遭受重挫,大部分力量被击败,只剩下米苏拉塔等极少数孤立据点。
     战局的急转之下让反对派和国际社会措手不及,尽管3月12日,阿盟在秘书长穆萨和卡塔尔等海湾君主国的推动下,总算达成了允许国际社会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的协议,但各国冗长拖沓的协调,似乎总是缓不应急。被卡扎菲的飞机大炮一路赶回东部的反对派不再喊“自主”,而是连声抱怨“国际社会在干什么”。一时间,仿佛卡扎菲就要起死回生。
 
      僵持不下的战局
     然而,就在卡扎菲兵临城下并策略性提出“停火”劝降的“宽大架势”之际,法国、英国这两个积极主张军事干预的国家已相继做通了北约、阿盟、非盟和各大国的工作,让他们至少不反对“出于保护平民目的”的军事干预。3月18日,在美、英、法的推动和黎巴嫩及海湾各国的响应下,联合国终于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授权美、英、法“通过一切措施保护平民及维持停火”的1973号决议。由于决议措词含糊,仅规定“不得采取任何地面长期占领的军事行动”,因此有很多漏洞可钻,事实上等于表示,“军事干预”可以包括任何形式。
     尽管卡扎菲政权当天就宣布“接受停火”,但联军的军事机器已开始运转。此时的卡扎菲再次表现出其政治、军事头脑的粗放:既想通过“停火”赢得国际同情并争取时间,又不愿白白放过毕其功于一役、攻下班加西的最后一搏。
     3月19日,就在卡扎菲军队攻入班加西的刹那间,法国飞机首先发难,美、英等国的巡航导弹遍地开花,联军的军事干预正式展开。
     面对联军的空中优势,卡所菲过时的武器和孱弱的军队毫无还手之力,不到两周时间,其海、空军已基本丧失战斗力,陆军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炮也损失惨重,许多重要军事目标被摧毁,而联军的损失只有1架F-15,人员更是“零伤亡”。
     此次卡扎菲军队并未如此前那样分崩离析,而是保持了有序的抵抗,反对派虽得到联军空中支援,却仍然屡屡受挫,直到3月26日才取得突破进展,接连攻下阿季达比耶、布雷加、拉斯拉鲁夫等5城,逼进苏尔特。认为胜利在望的反对派再次喊出“不再需要外援”、“自己搞定”的豪言壮语,并一度通过半岛台“告捷”,声称“已攻下苏尔特”。
     可他们的前进步伐似乎再次到此为止:接连几次中伏受挫后,他们在卡扎菲军队的反击下再次败下阵来,3月29日,卡扎菲军队的轻装部队发动突袭,尚未站稳脚跟的反政府军接连丢掉拉斯拉鲁夫、布雷加等刚刚占领的重镇,再度退回东部。利比亚战场上再次出现二战时德国非洲军团和盟军“长距离反复拉锯”的场景。
     4月11日,卡扎菲与到访的黎波里的非洲联盟调停利比亚冲突代表团签署联合声明,利比亚政府一方原则上同意停火,利比亚当局协助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保护在利比亚的外国人、促成利比亚各派通过对话达成过渡期方案、实施政治改革以消除危机根源。利比亚总人民大会(议会)秘书长穆罕默德·兹韦10日宣布,利比亚宪法草案已准备就绪,原定于今年进行全民表决,但是当前的局势阻碍了这一进程。
     局势在4月30日发生变化。卡扎菲在北约飞机轰炸时发表讲话,重申自己拒绝下台的决心,同时表示如果北约撤回战机和军舰,就愿意和北约国家及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展开停火谈判。“如果你们要石油,我们会和你们的公司签合同——这不值得发动一场战争。”利比亚局势因为他的这则声明而出现了一缕和平的曙光。但是,就在卡扎菲发表这番讲话时,在北约对的黎波里的空袭中,卡扎菲最小的儿子赛义夫·阿拉伯及3个孙子被炸死。
     5月2日,在卡扎菲儿孙的葬礼上,充斥着“誓为烈士复仇”的呐喊。卡扎菲政府表示,誓与“北约十字军”抗战到底,直到利比亚人民取得完全生利。当天下午,在首都的黎波里,一位市民愤怒地对《东方新闻周刊》记者说:“北约部队对我们国家实施打击,不仅违背了联合国1973号决议,而且是在对我们国家进行野蛮侵略。班加西反政府武装联合北约部队轰炸自己的国家,其实就是汉奸,是卖国、叛国!”
     5月3日,北约战斗机再次袭击利比亚首都。
     利比亚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的交火仍在继续。利比亚政府军5月5日向占据瓦津-代希拜边境通道的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发动炮击。
     利比亚政府5日至6日在首都的黎波里召开“利比亚全国部落大会”,商讨当前局势。来自包括东部地区在内的利比亚各地约850个部落的2000多名代表就解决国内政治危机、维护人民团结、通过全国对话实现和解等问题展开讨论。大会主席5日在开幕式上说,这次会议在利比亚安全与稳定面临巨大威胁的关键时刻召开,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和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会的部落代表来自利比亚全国各个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5月6日晚,大会在闭幕时通过一项对所有卷入危机和拿起武器的人进行大赦的法律。宽容对待那些放下武器、改过自新的人。根据这一法律,利比亚政府将于5月10日举行赦免大会,释放120名曾经卷入反政府活动的囚犯。或许这将为进入和平与宽容的新时代铺平道路。
 
         纠结的国际社会
      尽管1973号决议并未得到哪怕一张反对票,但该如何履行该决议,各国却意见分歧。
     打头阵的是法国,第一个跳上前台的也是法国,但真正的主角却是美军,真正的指挥机构也并非频频上镜的法国总参谋部,而是没有一支下属部队的美军非洲司令部。
     而美国政府对干预利比亚意见并不一致,希拉里和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主张加大干预力度,应在利比亚有积极作为,被戏称为“推动战争的两个女人”。国防部长盖茨和几位军方高级将领惩于伊拉克、阿富汗的前车之鉴,则持谨慎态度,一再表示“干预应有限”,主张美国“退居幕后”,让北约接替指挥权。奥巴马则既左右逢源,也左右为难。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在干预前高唱“民主自由没有国界”,谴责奥巴马的低调,等真正开打,却又左一个查账,右一个听证,对奥巴马百般刁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声音自然显得飘忽不定。
     美国如此,欧洲国家也如此。
     英国和法国都是和卡扎菲“有交情”的国家;前者在利比亚拥有石油利益,并获得卡扎菲巨额投资,还向卡扎菲提供过军火;而后者不但在2009年隆重接待过卡扎菲,甚至差点把“阵风”战斗机和核反应堆卖过去,今天高呼“卡扎菲已丧失一切统治法理”的萨科齐,3年前还令人瞠目结舌地当众宣称“我个人认为卡扎菲不是什么独裁者”。这两个国家之所以在军事干预中打头阵,前者是希望借此扭转执政党在英国政坛的弱势,转移公众对经济复苏不力的注意力,后者则是在萨科齐民调支持率降至潜在总统候选人第三位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冒险一搏起死回生。
     但不论在欧盟还是北约,对他们的冒险不以为然者都不在少数。和萨科齐始终不合、国内拥有大量伊斯兰移民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萨科齐抢走其惯打的“人权大旗”后,尽管支持禁飞区,但不仅在安理会弃权,且不肯参与军事干预行动;北约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土耳其自始至终反对军事干预,更反对军事干预扩大化;北约、欧盟各国尽管在支持1973号决议上并无分歧,然而怎样“支持”、“参与”,分歧很大。即使立场最接近的英、法,在指挥权问题上也意见不一,前者希望北约唱主角,而后者不愿降低法国的“戏份”,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对军事行动的目标、程度也有保留。
     3月28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支持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并呼吁利比亚反对派展开政治对话,以推进政治过渡。联合声明说,唯有通过政治途径才能寻求解决利比亚危机的根本出路,而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的权利在于利比亚人民。声明说,卡扎菲应立即下台,所有卡扎菲的支持者应立即停止对其支持。声明呼吁利比亚反对派即刻着手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政治对话,以开启政治过渡进程,实现宪法改革并组织自由规范的选举。声明还说,29日在伦敦举行的有关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为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拉开序幕,希望与会各方对利比亚政治过渡给予充分支持。
     3月31日,北约正式接过利比亚军事干预的指挥权,同时设立一个“政治协调机制”,协调北约和非北约联军参与国间的行动和立场,总算结束了联军内部关于指挥权的纷争。
     但另一个分歧,即军事干预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却仍无定论,是否要介入地面战,是否应武装反对派,卡扎菲本人是否是联军目标,不但参战各国意见分歧,甚至一国内部都口径不一,美、英、法都出现部分行政官员主张对卡扎菲“斩首”,军事官员却坚决否认的奇特现象。
     如果没有阿盟的授权,1973号决议恐怕根本无法及时出台,联军的军事干预也很可能来不及发生,但军事干预几乎从第一天开始,就引起阿拉伯世界“越权”、“过度”的争议,曾经号称“至少4个阿拉伯国家参与”的联军,最终只得到卡塔尔、阿联酋两个与卡扎菲积怨深厚的海湾君主国参与,一度积极推动禁飞区的穆萨更在开战不久说出“军事干预的目的是救人不是杀人”的话。阿拉伯世界对外来干预素来抱有“十字军情结”,如果干预旷日持久并带来严重平民伤亡,这种对军事干预扩大的抵触情绪将会上升。
     非盟虽然也接受了1973号决议,但正如法国外长朱佩所言,态度是最勉强的。尽管许多非洲首脑并不喜欢卡扎菲,但一来卡扎菲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对非洲穷国大撒金钱,客观上有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二来非洲各国饱受殖民之苦,觉得卡扎菲虽然举措荒唐,却为非洲“争了几口气”,且对外来军事干预持反感态度,因此联军开打首日,毛里塔尼亚、南非等多国就以非盟名义加以批评,此后更牵头协调利比亚内部的政治和解。除了个别国家,如遭受过种族清洗、饱尝西方见死不救之苦的卢旺达外,大多数非洲国家对利比亚内战都抱着“劝和不劝散”的态度。
     4月13日和14日,北约两次要求卡扎菲必须下台。14日,另一个对利比亚问题发出的重要声音来自中国三亚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世界上最大的几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表示,横扫利比亚和其他中东国家的动荡局势,应当通过武力之外的方式解决。在中国三亚峰会发表的宣言中,“金砖五国”领导人说,深切关注西亚、北非的动荡局势,认同避免使用武力的原则。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所有领导人都严重关切利比亚的平民伤亡,并且一致认为,冲突必须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而不是武力!
     5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要求北约立即停止在利比亚境内的一切军事行动!
     5月5日,利比亚联络小组在罗马召开第二次会议,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所有参加北约领导的对利比亚袭击的国家。经过4个小时的闭门会议,与会各方未能就借助政治途径化解利比亚危机达成共识。会议结束后发表主席声明,敦促各方继续向利比亚政府施加压力。会上成立了一个基金来帮助与利比亚政府作战的利比亚叛军。当天,西班牙、丹麦和荷兰否认了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发言人马哈茂德·沙马姆关于这三个国家已经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的说法。
 
            未来将走向何方
     卡扎菲或许是全世界最孤独的统治者,得罪了几乎所有大国、邻国,除了委内瑞拉的查韦斯,迄今没有一国元首表示对他的同情;尽管英国媒体列举出“至少54个”可供他逃亡的国家,但真正表示“接纳”的只有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但这位总统不但是他昔日曾助纣为虐,帮着当时乌干达独裁者阿明迫害、追杀过的仇人,而且刚刚在媒体上历数了他“五大罪”(尽管也客观地指出他有“两条可取之处”),恐怕借他个胆子也不敢贸然投奔,以免被送给海牙国际法庭、或干脆送给利比亚新政府作进见大礼。
     联军之所以在继续军事行动方面仍保持高度一致,除了伤亡几可忽略不计外,卡扎菲的孤立是很重要的因素。中东许多国家都不符合现代民主政体标准,有些政权同样长期独裁,并对反对派大打出手,但再怎样都有几个“铁杆”朋友,如阿尔及利亚得到非盟支持,叙利亚有伊朗撑腰,巴林和也门则有沙特、甚至“小骂大帮忙”等等。尽管有“双重标准”之讥,但趁乱侮亡,兵法之常,柿子当然拣软的捏,只要利比亚仍然是个软柿子,联军的军事干预就不会停止,虽然会有节制,但更多出于自身利益和政治需要的考量。
     由于联军的干预始终处于妥协、调整中,而反对派的实力又不足以单独在地面上消灭卡扎菲,不论是继续重演“东西大拉锯”,还是双方隔着意大利划分昔兰尼加和泰拉布鲁斯的“沙漠之门”东西对峙,这种僵局都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最终卡扎菲能支持多久,恐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财力是否会迅速枯竭。
     卡扎菲的前途是暗淡的,王朝的结束只是时间问题,即便他可以拖延,他的接班人也拖延不过去。但卡扎菲的核心部落,尤其西部几个部落的忠诚度和凝聚力较强,而西南部费赞地区的部落则一直隔岸观火,不轻易卷入争端,甚至反对派阵营里,也同样派系林立,部族痕迹深厚。盟军的介入让“内战化”痕迹更加明显,东部的班加西人视卡扎菲和西部部落是“杀人凶手”和帮凶,西部各部落又何尝不会把飞舞的联军炸弹、导弹,看做东部人从外国引来的祸水?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如今旧仇未已,又添新恨,不论后卡扎菲时代谁当家,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冲淡鲜血画出的部族、地域裂痕。
     劫后的利比亚,有可能出现任何都不愿看到的“伊拉克化”、“阿富汗化”,甚至“索马里化”局面,不论中央政府怎样产生,都很难迅速获得全国范围的公信力。如果说年届古稀的卡扎菲已近黄昏,那么,利比亚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恐怕离黎明还很遥远。
      (《东方新闻周刊》2011年5月9日创刊号)
 

 

焦点
 
更多>>
卡梅伦:英国将做
中国国际新闻网(CIN)伦敦12月2日......
·习近平会见卡梅伦:超越价值观差异加深
·李克强举行欢迎仪式欢迎英国首相卡梅伦
·卡梅伦:英国将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支
·英国首相卡梅伦今起访华 中英关系步入
·“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美两大航空公司向中方通报防识区飞行计
·美国建议民航飞机尊重中国东海防空识别
·三亚航母基地控制范围可含整个南海
·我国两航母基地形成南北格局 针对不同
·中美航母战斗群同时现身南海
·中国外交部:日欧都有识别区 为何中国
·我军战机紧急起飞查证识别日美9批12
·空军苏-30歼-11等在东海防识区常
·辽宁号航母首次靠泊三亚某航母军港
·美日侦察舰机接力监控辽宁舰 三国四航
·美战机飞越中国防空识别区 女发言人被
·中国国防部四问日本:究竟是谁在单方面
·中国驳斥日本要求中国撤回防识区的无赖
·日媒称日本军机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
·美日台频繁侦测解放军航母舰队穿台湾海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台湾网 | 外交部网站 | 山东新闻网 | 联合国新闻服务中心 | 上海合作组织 | 东北新闻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环球网 | 台海网 | 凤凰网 | 红网 |

----合作媒体----

中国社会导报 | 中外华人时报 | 每日新闻报 | 世界观察报 | 中国经营报 | 中国社会导刊 | 中国经济导报 | 中国产经新闻 | 环球时报 | 北方周末报 | 美国《侨报》 | 英国《卫报》 | 香港时报 | 东方日报 | 大公报 | 澳门日报 | 每日经济新闻 | 东方早报 | 中国日报 |

财 经 | 体 育 | 娱 乐 | 旅 游 | 招聘 | 每日商讯
Copyright:@2005-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10-88858558 FAX:010-88555588 Email:cinews365@163.com
版权归有:中国每日新闻集团,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站建设:清木源科技 京ICP备05051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