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4日电 (记者 张承志 张芽芽 李晓玲) 在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一周年之际来到这座城市,从机场到城区的公路两侧,人们会看到一些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感谢兄弟省市对新疆的无私援助!感谢全国人民对新疆的深情厚谊!
这些标语让人感到温暖,它表达的是新疆人民对兄弟省市的真挚情感。大规模的援疆行动,意味着经济的更快发展,以及与之相连的繁荣和幸福的前景。它令人憧憬。
汽车驶进乌鲁木齐城区。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有了一种令人赞叹的欣欣向荣景象,车水马龙的城市大道,绿树成荫的景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繁忙平和的街区……在“7·5”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之际,外来者首先会感到城市气氛的平静和热闹。
间或,人们也会看到街头驶过的巡逻车,走过的巡逻队,并联想到机场警察警惕的目光。它告诉人们这仍然是一座既平静又不平静的城市。
“7·5”事件已成往事,城市秩序井然。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建设、是发展,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的内地19省市对口援助新疆的重大部署。然而,和当地人交谈会发现,“7·5”事件在人们心灵留下的阴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慢慢消失。
著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巴扎位于这座城市的南城区,这里是维吾尔族民众相对集中的地区,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大巴扎一带仍然很热闹,推销商品的吆喝声叫卖声不断。不过,观察一下,会发现这里几乎都是少数民族,来自内地的游客不多。
维吾尔族姑娘祖丽菲亚是新疆大学的研究生,现正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旅行社打工。谈及去年的“7·5”事件,她说:“没想到事情闹得这么大,死了这么多人,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挑唆。”
她对当时的暴力、混乱与暴徒的凶残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满。“乌鲁木齐本来是一座美丽宁静的城市,‘7·5’事件的发生太让人难过了。”她说。
“新疆人民需要平静祥和的生活,却树欲静而风不止。海内外‘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是现实存在,并对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团结构成威胁。我们现在思考的是,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需要近期、中期、长期的政策措施。”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苗普生说。
在新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看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新疆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张春贤到新疆履职以来,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他在不久前举行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说,发展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总钥匙。
这次党委扩大会议确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目标和措施,包括:从2010年起,在困难地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覆盖全区;到2012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农村安居工程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在三个月内,使“零就业”家庭群体实现动态“清零”,以后,随时出现,随时解决。
在乌鲁木齐的“观察”使人感到,使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无疑是一项民心工程。它不仅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化解大学生就业难,以及新疆还有不少地区经济相对贫困等所引发的社会矛盾。
而且,经济大发展,人们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会更加珍惜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它也必然会使分裂势力制造民族矛盾和事端的企图失去市场,难以得逞。
眼下,乌鲁木齐和新疆其他地方双语教育市场红火。以往,不少维吾尔族人因不会讲普通话而在就业上遇到困难,因此,加强对维吾尔民众的普通话培训在新疆各地纷纷展开;对汉族干部职工和学生的维吾尔语培训也同时进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官员表示,在新疆的汉族民众掌握维吾尔语,从事各种工作都会更方便,更加有利于汉族与维吾尔族的交流与沟通。
祖丽菲亚告诉记者,现在掌握普通话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的大学生很“吃香”,不少人被录用为干部、警察和教师。
“国家有好政策,落实得好新疆才能发展得好,我们的机会也能多些。明年我要毕业了,懂维汉双语是我的就业优势,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留在乌鲁木齐。”祖丽菲亚说。
去年的“7·5”事件对新疆的旅游业影响很大,原本要到新疆旅游的人因顾忌“安全”而取消了旅游计划。
旅游业的不景气,商家和餐饮业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