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宇 李秋萌) 昨天,16个区县常务副区县长、市人社局、市卫生局等委办局的主管局级领导与市医改领导小组签订2010年医改责任书,承诺按时完成医改目标。
副市长丁向阳表示,北京今年将采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加上医保报销比例提高的部分,市民每年在医院的消费可以减少50亿元左右,占每年总消费的六分之一。据了解,预计药品“同城同价”最快在10月可实现。
22家市级医院将率先实现假日出诊
丁向阳表示,今年将推出全新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仅这一项每年可减少市民医药费25亿元至30亿元,其中包括一些进口药。
未来本市将首先实现22家市级医院“无假日”,再向部属医院和部队医院推进。如果全部实现“无假日”,相当于新建13家三级医院,节省300亿元,远高于“无假日”后付给医护人员的加班费,这笔钱也不会转嫁给市民。
每组家庭医生服务200户家庭
丁向阳透露,本市还将争取在两年内为每个家庭配备“社区家庭医生”,由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和护士三人一组,每组为200户家庭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公共卫生服务。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就此表示,此项工作即将在东、西城试点。
丁向阳说,今后本市百岁以上老人看病,除了医保报销之外的部分将由政府买单,同时还有在社区内建临终关怀院和康复医院的设想。
将设协调机构整合各类医院
对于全市每天接诊量多少、本地患者和外地患者的比例多少、男和女有多少、老人孩子各多少等问题,丁向阳连用了几个“不知道”描述目前北京的尴尬状态,因为除了市属医院外,还有部属、部队医院等。对此,本市有望在9月挂牌“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以整合市属、部属、高校和部队医院,实行统一调度的属地化管理。另外,本市还将成立“市医院管理局”,统管22家三级医院的人员、资产、资金和运行等,建立全市统一的医院管理标准规范。
据了解,8月19日至20日,市委组织部、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区县局级领导干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讨班,相关部门就医改问题签订责任书,落实完成情况成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解读
政府采购药品年内降价两成
市卫生局表示,新的公开招标机制,将通过减少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利益环节、削弱医院选择中标药品的暗箱操作,最终达到降低药价、减轻百姓就医负担的作用。届时,200家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中,所招标药品将实现同种药品的同城同价。
比如,对于在二级以上医院使用量大的近300个品种的公开招标药品,且为满足不同类别患者的需求,规定每个品种可有12个中标药品供医院选择,从而减少一些品牌药为进入医院销售,出现的医生收取“回扣”而导致药品加价的可能。
市卫生局表示,除中药、疫苗、麻醉类等管制药品外,此次招标药品包括医疗机构常用的基本药品,占其采购金额的八成左右。此次招标的最终定价即为其在医疗机构内的售价,所以中标药品的售价将比现行价格低15%至20%,为患者让利金额可超过26亿元。此外,市卫生局将与社保等相关部门协调,争取继续扩充社区“零差价”药品。
下周一,本市将就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启动新一轮药品调价工作,年内正式实现招标药品价格总体下降两成的目标。
“无假日医院”细则即将出台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市卫生局将出台实施细则,详细确定“无假日医院”的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规范,要求医院根据自己的医护人员人力情况、就诊患者特点等,合理调整出诊科室和专家,满足患者需求。
此举旨在把各医院自发的延时服务方式转变为有组织的行为,公立医院如果把门诊时间延长至每周7天,也就是开设周末门诊,就相当于一周增加了2天的号源,可缓解大医院就诊高峰压力。目前本市已有积水潭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朝阳医院实行了“无假日门诊”。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介绍,从2004年起实行“365天无假日门诊”,随后推行“无假日检查”和“无假日手术”。据统计,在节假日期间的平均门诊量,由开诊初期的1500人次提高到现在的近3000人次,每年节假日门诊就诊患者已达20多万人次。
>>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