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得到批复 记者上午追访义务教育均衡指标 30多项政绩考核细则正在制定中 教育均衡将挂钩政绩考核
本报讯(记者 周超 仲玉维) 记者3日上午从有关方面获悉,本市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追踪制度,同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作为评价和考核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
今天上午,记者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负责人处证实,目前,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将纳入“政绩考核”的具体细则仍在制定中,具体如何根据均衡程度来考核政绩,还要根据不同区县的自身发展和实际情况来确定,这一做法,将改变过去以“升学率”为重要考核指标的做法,更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据了解,市政协委员蔡劲的“关于中小学减负和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提案已获答复。
蔡劲在提案中表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众所周知。“减负”天天喊就是减不下来,究其根本,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中小学有了“区重点”、“市重点”,各种优质资源过度向“名校”集中。因此,学生家长为了孩子前途,不惜一切要让孩子挤进去,学校也以各种名义提高进校门槛,造成了激烈的竞争,逼得孩子加码学习,不堪重负。
他建议,取消所谓“区重点”、“市重点”;在资金、设施建设上向普通校倾斜;实行校长、教师轮换制,“名校”的校长、优秀教师要定期到“普通校”任职,“普通校”校长、教师也定期到“名校”任职加以培训,并制度化、长期化;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弱化升学升级考试,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蔡劲告诉记者,目前提案已经得到市教委答复,答复表示,本市已加强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解决城乡教育均衡要向农村倾斜;解决区域教育均衡要向不发达地区倾斜、向基础薄弱学校倾斜;解决教育均衡要向弱势群体倾斜等。
同时,建立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追踪制度、市区(县)和学校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度、电子学籍管理制度、社会评价监督机制等综合配套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马上就访
教育均衡指标30多项各区状况网上公示
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如何量化,怎样检测?今天上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已开始对18个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专项督导和监测。
其监测的主要内容有两大块,其中,经费保障、办学条件、干部教师配置和普及水平4项一级监测指标;涉及27项二级监测指标,包括生均教育经费、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体质健康合格率、具有合格学历教师比例等内容。
在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上,本市还采用差异系数等进行计算,初步确定了“均衡程度”判断的标准,有四个等级:均衡、比较均衡、基本均衡、不均衡。
据悉,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专项督导报告的数据分析,还将在网站上进行公示,各个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都会一目了然。
文/记者仲玉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