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毅 本报特约记者 方立华
国际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把跨洋出国作为海军的“成人仪式”。
海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作为一支组建不久的新装备部队,近年来频繁执行海外护航、远洋出访、联合军演等任务。
该驱逐舰支队舰艇编队在远洋航行。代宗锋摄
战舰驶出领海线,官兵面前是一片浩瀚的大洋。一次次大洋砺兵,奏响了这支部队“成人仪式”的序曲。
彼得大帝湾:与俄罗斯海军并肩联演
2008年10月11日,该支队“宁波”舰、“马鞍山”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解缆起航,踏上了出访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航程。
“我舰后机舱起火,请求支援……”10月18日,出访编队刚离码头就在国际频道接到呼救。危急时刻,我方舰艇拉响救生部署,施放救生艇对“失火商船”进行救援,并召唤送行的俄方舰艇派出直升机增援……
霎时,彼得大帝湾战机轰鸣、战舰巡弋。出访编队与俄海军进行了集编队会合、联合搜救、舰艇损管、通信操演于一体的联合军演。
与此同时,入列不久的该支队某新型护卫舰也开始了远洋“处女航”,与出访编队会合组成一支战斗要素齐全的舰艇编队,前出西太平洋进行远航训练。
“准备攻潜训练”、“导弹攻击”、“左舷接受油管”、“对可疑船只实施临检”……浩瀚太平洋上,作战指令此起彼伏,多个舰艇使命课目轮番上演。此次演练,破天荒地把出访任务变成大洋练兵。
2009年9月18日,中俄海军“和平蓝盾”联合军演拉开序幕。
大洋之上,俄舰放出的圆柱靶标在波浪中时隐时现,难以瞄准。“转入光学跟踪、解算……”支队两舰紧紧抓住靶标浮上来的时机装订参数,当靶标再次浮上来时,炮弹出膛,直接命中。
负责联络的俄方军官赞叹地说:“中国军人以高超的战术和良好的素质,给追求完美的俄罗斯海军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亚丁湾:打造中国海军护航品牌
2009年7月16日至2010年4月23日,该支队相继圆满完成了海军第三批、第四批赴亚丁湾护航任务。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成为这个支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战场。支队官兵积极适应国家利益和海军使命任务拓展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的方法路子。
第三批护航编队刚到波谲云诡的亚丁湾,“舟山”舰在第一次面对可疑小艇时,展开一级反海盗部署用时长达6分多钟。
6分多钟!相当于给海盗留下了3海里的机动余地。为打破这个时间瓶颈,舰长范再军发动全舰官兵集智献策,开展了艰苦的技术攻关。
为提高侦察预警速度,情电部门反复操纵各型侦察设备,寻找默契配合、相互印证的最佳方案,经过上千次训练、摸索,终于构建起目力观察、技侦设备、各型雷达有机结合的观察瞭望网络,把发现到跟踪、跟踪到判明的时间缩短到10秒。
为缩短火力组反应时间,火力小组成员将全舰大小通道跑了上百个来回,将每一个火力组、每一名舰员的每一个动作都做了明确规范,压缩就位路线近1公里。经过反复练、反复学,时间终于缩短到2分钟。
护航期间,支队官兵创造了“海空立体大营救”、“小艇护大船”、“中俄护航军演”、“三次接护”等护航经典战例,打造出令世界称赞的中国海军护航品牌。
万里航道:全面检验海上作战能力
舰艇编队执行出访和护航任务,沿途长驱万里,水文环境特殊,电磁环境复杂。支队把万里航道作为练兵良机,组织了舰艇远程对抗、导弹超视距引导模拟攻击、声纳被动搜索等多个课目的演练。
某海域,各国舰艇和飞机发出的电磁波交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营造出难得的复杂电磁环境。“战斗警报!”某舰发现不明雷达信号后,一场对抗演练就此拉开。判别目标性质、测定目标方位、战斗海图作业、导弹发射准备……官兵有条不紊启动战斗部署。
通过见缝插针的大洋练兵,他们摸清了新装备操作使用特点、规律,提高了舰艇编队长时间远海执行任务时舰员的操作能力、指挥员的战术应用能力、各战位间的协同能力,检验了装备的整体性能。
初秋的一天,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与兄弟部队进行对抗演练,几十批飞机、潜艇、水面舰艇信息和一道道作战指令迅速传递到各作战单元。悄无声息中,某舰于数倍视距之外发现红方战舰。“稳定跟踪”、“导弹发射”,霎时,一条“火龙”飞跨大洋,直击目标。
讲评会上,红方指挥员惊讶地问:“我们没有侦察到你方的雷达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