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周刊》驻巴林特派记者 潘佳欣
在中东国家,民众要求民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继突尼斯和埃及之后,巴林也爆发了民众的抗议示威。据悉,巴林人口中占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对掌握政权的逊尼派的政策感到不满,示威者要求政府解除对他们的一些歧视政策,并要求政府提供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希望巴林政府能够倾听民众呼声,修改宪法并实行民主改革。
巴林民众示威要求政改
自2月14日以来,以什叶派为主的一些巴林民众举行反政府抗议活动,目前已经造成20人伤亡。巴林国王阿勒哈利法已经责成国防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14日,沙特和阿联酋的武装部队进入巴林,开始帮助巴林维持秩序。这支由沙特和阿联酋组成的部队大约有1000人左右,隶属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组成的“半岛之盾”联合武装部队,这支部队负责执行海合会共同安全协议,这一协议规定,当海合会一个成员国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各成员国将进行集体防御。 巴林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美国海军第五舰队驻扎在巴林,美国一直高度关注巴林局势。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半岛之盾”联合武装部队进入巴林之后,白宫发言人表示,海合会国家武装部队进入巴林不是“侵略”。
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外围市镇,示威者举起标语,高叫反政府口号,警方严阵以待,出动直升机监视,安全部队用催泪瓦斯和橡胶子弹驱散示威者。示威组织者透过社交网站联系,他们要求修改宪法,由人民直接选出总理,释放所有政治犯等。
当局曾承诺发钱,希望阻止他们的示威游行。
巴林人口以什叶派为主,但政府由逊尼派家族控制,早已引起不满。
2月17日,巴林军队在首都麦纳麦各区部署,禁止举行任何游行示威活动。当天麦纳麦各敏感地点均有军队坦克驻守,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执勤,安全部队还在首都主要地点设置了检查站。巴林内政部要求市民当天不要上街,待在家中。此外,当日麦纳麦全部银行和商店暂停营业。巴林警方对反政府示威者活动的主要地点——麦纳麦珍珠广场采取强制清场行动,控制了广场,并禁止任何人员进入。收治受伤者的巴林苏莱曼医院医务人员透露,两名示威者在与警方的冲突中被打死,数十人受伤。这使得自本月14日以来的反政府抗议活动中死亡的示威者人数升至4人。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外长于17日晚在巴林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巴林局势及其对本地区安全的影响。本月14日以来,以什叶派为主的巴林民众连续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其要求包括公平对待什叶派、政府下台、首相由选举产生而非国王任命等。巴林人口中大多数为什叶派穆斯林,而王室为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什叶派认为自己长期受到歧视,在分享政治权力、就业、住房等方面得不到与逊尼派同等的机会,但巴林政府对此予以否认。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巴林什叶派就经常举行反政府抗议示威活动,要求得到与逊尼派平等的待遇。
3月15日,巴林国王阿勒哈利法宣布巴林进入紧急状态。当天,麦纳麦已经断网、断手机信号、关闭机场。
3月16日,由逊尼派掌权的沙特阿拉伯出兵巴林镇压示威人群,这加剧了反对派的愤怒。更多巴林示威者遂将矛头由要求改善民生转向逊尼派支持的巴林王室。
从要求改善民生到要求王室下台,席卷中东北非的“推翻执政者”改革浪潮结合巴林国情后,演变为一场少数派与多数派的斗争。
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派兵进入巴林和巴林国王阿勒哈利法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后,巴林局势已趋于平静,社会生活恢复正常。政府公务员从20日起恢复上班,大中小学复课。商店、市场、餐馆等商业店铺也重新营业。由于多家巴林和国际银行因局势动荡关门一周多时间,办理业务的顾客在恢复营业的银行前排起了长队。 为表明自己的抵抗态度,大多数什叶派民众都还呆在家里不去上班。但巴林政府已发出警告,没有特殊原因而不上班者将被开除。与顾客盈门的银行相比,酒吧和酒店要冷清得多。靠近市中心一家七层三星级酒店的前台服务员对《东方新闻周刊》记者说,现在酒店只有10位客人,其中8人是外国记者。
为了使生活尽快恢复正常,巴林军方将宵禁时间由下午4时到第二天凌晨4时调整为晚8时到第二天凌晨4时。白天军队和警察在街道上设置的检查站也减少了,荷枪实弹的士兵只在一些重要部门和交通路口站岗。
5月3日,巴林的紧张局势骤然升级,示威者与警方当天爆发了严重冲突,造成重大伤亡,是持续多日的示威中罕见的严重情况。城镇锡特拉发生严重流血冲突,造成数百人受伤。有当地医务人员称,至少有两名示威者及一名警察在冲突中死亡,另有200多人受伤。巴林国王当天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5月8日,阿勒哈利法签署国王令,决定从今年6月1日起,解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紧急状态,这标志着当初宣布实施的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将提前半个月结束。巴林宣布提前结束紧急状态,这既是巴林局势渐趋缓和的表现,也是巴林政府为树立良好形象而主动采取的积极措施。解除紧急状态的决定,得到了巴林多数百姓的欢迎。
一位名叫法伍科的中学老师对《东方新闻周刊》记者说:“现在形势渐渐好转了,已没有必要再实施紧急状态,我支持这样的决定,我的学生也都拥护这一举措。”巴林居民费萨尔也动情地对《东方新闻周刊》记者说,他祈求巴林永远处于稳定之中,因为动荡只能使社会遭殃,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失,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所以,他反对动不动就外出游行的做法。法伍科认为,巴林反对派的游行示威活动得到了伊朗等国支持,而这种支持“显然是别有图谋的”,这只会使巴林的局势更加复杂和不安,使巴林处于危险的边缘。
此举折射出巴林国王阿勒哈利法对该国局势趋于稳定的判断及对今后政府驾驭局势的自信。
矛盾激化
巴林的动乱表面看似教派冲突,实则是阶层间利益分配矛盾的爆发。
巴林国内人口不足50万,主要由阿拉伯人组成,70%的人口是什叶派,30%是逊尼派,但几乎所有权力都集中在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手中。两大派系在巴林形成了少数统治多数的局面。
2月以来,什叶派国民为了争取改善群众的医疗、住房条件,实现各阶层的平等而走上街头。
逊尼派的王室对示威者摆出开放的姿态,为了缓和阶层间得矛盾,王室还颁布了减免中低收入家庭贷款的新政,承诺3年内将5万套公寓发放到民众的手中,增加20000个就业机会。
但王室的“还价”仅得到部分温和什叶派认可。激进的什叶派人士拒绝对话,要求现政府辞职,建立民选政府。更激烈的反对派还提出了推翻王室,成立共和国的主张。
巴林国王阿勒哈利法和什叶派抗议者僵持不下,终于向海湾国家联合会的“半岛之盾”部队寻求支持。3月14日,由150辆军车组成的沙特军队开进巴林。
美伊角力
一个国土面积连突尼斯一半都不到的小国发生内乱之所以震动世界,还在于它特殊的战略地位。
巴林有“中东小香港”之称,是中东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伊朗和英国曾争夺此地。
如今,它是美国中央海军司令部、海军第五舰队驻地。第五舰队统辖波斯湾、红海、阿曼湾、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活动的海军部队,承担着保护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等重要战略通道畅通的任务,还为美军攻占阿富汗和伊拉克立下了头功。
作为中东国家中唯一的一个什叶派掌权国家的伊朗,明确表示支持巴林反对派。巴林王室如果垮台将会扩大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因此,自巴林动乱以来,美国和伊朗就暗暗较劲。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问巴林,敦促巴林国王要继续进行政治改革。随后,沙特和阿联酋的军队就开进了巴林。
尽管出兵有海合组织章程为依据,伊朗议会外交和安全事务委员会发言人贾拉里3月16日抨击了上述出兵,“这是美国和沙特入侵巴林的罪恶行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16日放言,要将美国在巴林的势力“连根拔起”。
美国对于沙特出兵巴林态度暧昧,白宫新闻发言人3月15日否认沙特等国出兵是侵略。但奥巴马16日又在一次电话会议中呼吁沙特和巴林克制情绪。
海湾“潘多拉魔盒”被触动
3月16日,巴林国防军总司令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称,国家部分地区将实行宵禁,从当地时间下午4点开始,至凌晨4点结束。巴林已经宣布禁止一切示威活动与公共聚会。巴林王室的强力手段令示威活动无法继续,局势已在政府掌握之中。
从5月以来的巴林局势发展可以看出,此前势如破竹席卷中东北非的政治动荡,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而遭到遏制,打破了此前关于革命引发各国连锁反应的猜测,但是局势还在不断地变化当中。
中东各国受到从突尼斯、埃及传来的“推翻执政者”风暴的影响,开始都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口号,但是随着革命的深入,最开始的诉求和各国国情结合后,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巴林局势牵动了海湾地区,未来局势究竟如何发展?一时难以预判。
观察人士分析,随着海合会成员国部队的介入,巴林的安全和秩序将得到控制。尽管反对派还有可能继续举行示威游行活动,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声势浩大,可能只局限在什叶派聚居区内。巴林国王阿勒哈利法对《东方新闻周刊》记者说,海合会国家部队将一直留在巴林,直到巴林局势完全恢复正常。
但是,究竟何时局势才能恢复正常?谁都难以断言。因为海湾地区盘根错节的国家、民族以及教派关系,已经被深深地触动,背后各方明枪暗箭,局势始终暗流涌动。
(《东方新闻周刊》2011年5月9日创刊号) |